
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禁枪?1993年的沉痛教训,至今不敢忘
1993年9月11日,湖南“马田村”和“井岗村”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。
村民们三人一组,像老练的士兵一样,弯着腰穿梭在田野之间。明眼人能够看出,他们使用的正是我军惯用的“三三”战术。
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挂着手榴弹,手里紧握着枪,随时准备战斗。这场面,绝不逊色于正规作战部队。
“小心!”
一个年轻人大喊,拉着身边的伙伴往地上一扑。一颗炮弹从头顶飞过,在不远处爆炸,炸得尘土飞扬。
战斗越打越大,甚至还引发了周围村子的人也开始参与进来,场面一度混乱,人员伤亡屡见不鲜。
这便是历史上的真实写照,“马田村和井岗村火拼事件”。
展开剩余86%马田村和井岗村的“仇恨”
追本溯源,马田村和井岗村的仇恨,从民国时期就已经种下了。
当时井岗村人口少,地多,资源相对丰富。而马田村,人口众多,土地稀少贫瘠,生活大多不太富裕。
正因如此,对于马田村村民来说心里本就不平衡。后来又在分水问题上,两村起了冲突矛盾。
那时有人说,马田村取水更方便,也有人说,分给井冈村的水源更优质。反正双方都颇不满意,矛盾一触即发。
恰巧,1928年马田村有位村民在国军任职,这位村民从小心狠手辣。
后来他借着井岗村与马田村的矛盾,以及他的特殊身份,带领着一帮人冲进井岗村进行了抢夺和打杀。
当时手无寸铁的民众,根本不是军人的对手,后来不仅村庄被席卷一空,还有27位村民为此付出了代价。
令马田村村民没想到的是,正是因为他们的一个村民的“作孽”,给他们埋下了深深的隐患。井岗村村民的怒火由此而生。
虽说井岗村早年间就怀揣着复仇之心,渴望对马田村进行报复,但碍于马田村有国军驻扎,实力悬殊,井岗村不得不一再隐忍,只好将仇恨深埋心底。
新中国成立后,井岗村终于看到了复仇的曙光。
当时,中苏关系紧张,为了保卫新生的祖国,中国各地掀起了全民皆兵的热潮。
无论是繁华的县城还是偏远的乡村,无论男女老幼,都积极投身到这股热潮中,几乎人手都能摸到真枪实弹。
据历史资料显示,当时民间散落着多达270万颗炮弹、200多万支枪以及一万多枚大炮,整个国家几乎全民武装,人人都会用枪。
正因如此,井岗村的村民也趁机搞到了不少军火,他们深知,有了这些军火的助力,与马田村的对抗将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。
马田村和井岗村的“大战”
1993年9月11日,两村之间的矛盾,最开始是由井岗村挑起来的。
当时马田村有位叫作“刘友义”的村民用板车拉着300斤猪油,要去当地的马田煤矿去售卖。
不巧的是,要去马田煤矿,就必须经过井岗村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刘友义特意起了个大早,凌晨5点他就起床出发了。
然而即便如此,还是没有逃过井岗村的报复。在他刚刚踏入井岗村的第一步就被盯上了。
等到进入到村子中间,忽然涌出很多人来,那些人手持棍棒,不仅殴打了刘友义,还抢多了他300斤的猪油。
等到刘友义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到马田村时,一时围了很多村民,当得知是井岗村人干的后,一个个村民义愤填膺,都直呼要“报仇雪恨”。
当下他们打听到,在井岗村殴打刘友义的罪魁祸首叫作“李祖希”,当时在村里开着一个小卖部。
于是马田村村长带着一众人去打劫,或者说洗劫了李祖希的商店,不仅门面被砸,东西也被疯抢一空,损失超过了1000元。
事情到这,两方各有吃亏,如果有个中间人调和,也许就不会有后边的冲突了。
只可惜,愤怒上头,失去了理智。
李祖希的商店被抢后,他一边告知了村长,一边家家户户去“告状”。最后在村民七嘴八舌的控诉中,井岗村村长终于忍无可忍一声下令:
“开火作战”!
年轻老少纷纷分头行动,一个个摩拳擦掌,好像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了。
男的从仓库中搬出大量枪炮,还有从黑市购买的手榴弹等军火。
女的负责搭建医疗所,将此前的学校、超市等地都被改成了医疗所,只要懂丁点医术的,甚至包括兽医,都被调到了医疗所。
老人们负责后勤,小孩们搬运粮食,井然有序,一副要干大事的摸样。
眼看井岗村蓄势待发,马田村也立马陷入戒备。
为了痛击井岗村,马田村还呼叫了外援,只要是同宗同族的人,能赶来的,全从外地赶来支援,一时间,马田村的参战人数直逼3000人。
终于,1993年9月11日中午,混战爆发了。
井岗村率先发力,炮弹如骤雨般倾泻在了马田村的土地上,一时间飞烟再起,尘土飞扬。
马田村自恃学过作战知识,他们一开始便采用了“三三”战术,加之马田村的人多,后来慢慢又占据了上风。
火拼一直持续到9月12日,30个小时后,县里才知道情况,纷纷调动了400名武警,县长带着一众人火速赶到马田村和井岗村。
后经县长调解,井岗村同意停火。
但处于上风的马田村却不同意,他们早有准备,提前派了一些妇女和儿童前去将县长等人团团围住。
就在井岗村停火之际,马田村还发动了几轮攻击,眼看局势又要失控之际,危急时刻,县长令武警进村。
最后经过武警的震慑,马田村才逐渐屈服下来,在绝对强大的火力面前,村民们才放下了武器。
马田村与井岗村火拼的影响
当烟散去,人们才意识到这场战斗的残酷。
整整5000多人参与其中,95门火炮被使用,数百人失去了生命。
村子里到处是弹坑和废墟,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。如果全国各地都这样的话,后果真是不堪设想。
正因如此,此次事件之后,也成为我国禁枪的转折点。
1996年7月5日开始,最新版《枪支管理办法》正式出台,在严格的规定下,民间流落的上万杆枪,终于被收缴起来。
自此,我国正式踏入禁枪队列。
至今,回望历史,很明显,当年我国的禁枪举措无疑是很明智的选择。严厉管控的背后,不仅约束了不法分子,更庇护了老百姓的和平、安稳的生过。
不过,当人们回首这段历史时,依然会感慨万分。1993年的那场惨烈的村战,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,也是新时代的开始。
发布于:江苏省下一篇:没有了